查看原文
其他

权威发布|“精彩答卷·济宁2023”市场监管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



1月12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精彩答卷·济宁2023”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场)——市场监管专场。介绍2023年济宁市市场监管部门取得的工作成就和亮点经验,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周庆华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朱爱清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魏延文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国梁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新闻发言人刘国柱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主持人
马 文 市政府新闻办

1



(会前观看宣传片)

去年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市场监管局主动融入全市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大局,扎实推进优环境护公平、提质量促消费、守底线强监管等重点任务,各条线工作开展有序、稳中有进。一、市场环境持续优化一是全力推动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试点工作,走访个体工商户42.6万家(次),召开银企对接、恳谈、推介活动23场次,向1.2万余家个体私营企业投放贷款103.8亿元,全市实有经营主体首次突破一百万大关,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鱼台、嘉祥获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外资企业登记管理授权批复,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家外资企业登记管理授权机构。二是全面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任城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单位”,“鱼台大米”“金乡大蒜”分别获批国家级、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项目,全市现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30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件。推动知识产权赋能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和“231”产业集群提档升级,获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24件,占全省总数43.4%。三是全方位彰显市场监管干事创业形象。省委省政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督查激励实现“满堂彩”,任城、兖州、邹城分获事中事后监管、质量强省建设、知识产权工作督查激励,市场监管领域3个条线全部争创成功。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改革试点全面开花,推动10个部门单位在10个领域“揭榜挂帅”,揭榜数量和领域均走在全省前列。二、竞争机制更加完善一是公平竞争护航能力持续增强。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济宁市获批山东省首批省级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单位,被确定为全省公平竞争审查会审试点城市,7个县市区参加全省试点。二是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积极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梳理政策措施778件,清理涉嫌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文件9件,不断夯实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规则基础。三、质量标准强势提升一是标准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出台《济宁市标准化创新发展行动方案》,5个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获批立项,3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通过总局评估验收,邹城获批创建“标准化创新发展先行市”。二是质量品牌矩阵逐步成型。统筹推进“好品山东”品牌培育,6家企业入选第二批“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全市累计达到23家。“山东城际轨道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泰山品质”高端认证。兖州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入围第二批全省质量强县创建名单,“天意机械”“浩珂科技”分别入围第九届省长质量奖和省长质量奖提名奖。三是对上争取成效持续凸显。全力推进“辰欣药业”特殊医学用途食品注册审评工作,实现济宁特医食品注册和全省液态全营养特医食品注册领域的两个“零突破”。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局,获批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黄河流域棉花生产过程监测质量提升试点。四、放心消费氛围浓厚一是放心消费体系更加健全。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在济宁”行动,全市累计发展“7日无理由退货”单位31350家、维权服务站1811个,打造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33家、教育基地3处。二是群众投诉维权愈发便捷。针对“12345”消费者维权类诉求数量居高不下的情况开展专项督导调研,主动用群众诉求引导工作方向,开展“放心消费、诚信济宁”深化提升十大行动,建立24小时内快速回应机制,形成“登记-受理-分流-办理-回复-督办”闭环管理体系。五、安全底线不断巩固一是健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体系。扎实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持续引领“食安济宁”品牌建设,全市113304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3216名包保干部全部纳入“两个责任”包保体系,14家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化农贸市场通过年度重点民生实事验收。二是构建药品监管“两网合一”共治格局。创新开展药品监管“三化融合”和执业药师电子证照注册工作,全市3230家零售药店全部接入济宁药品安全质量提升监管系统,推动药品监管融入全市“多网融合、统一管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三级网格压实责任 两网合一促进共治”经验做法被中国食品药品网刊发推广。三是筑牢特种设备“两个规定”安全屏障。获批特种设备安全评价国家级试点,圆满完成液化石油气瓶“阳光充装”省级试点工作,3个月完成年度重点民生实事“液化石油气钢瓶安全提升行动”全年任务目标。
六、监管效能稳步增强一是守护安全有力度。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完善食品药品执法办案行刑衔接机制,“药品智慧监管”作为全省唯一地市案例参加全国评选。二是柔性执法有温度。制发《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免罚轻罚清单》,编制《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行政执法协调督查机制不断理顺。三是规范提升有效度。全面推进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8个市场监管所被省局评为四星级市场监管所,2个被国家总局评为五星所,市场监管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齐鲁晚报记者


当前济宁市正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请介绍下当前创建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


朱爱清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2022年8月,国务院食安办正式批准济宁市纳入新一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范围,2022年11月30日,济宁市召开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动员会,创建工作全面展开。

一是持续高位推进,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将之纳入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2023年度市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事项。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先后审议研究了创建工作情况;市政府分管领导每月召开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会议,协调解决创建难点堵点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对济宁市创建工作进行了集中视察和专题审议;抽调各有关部门人员脱产集中办公,推动示范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二是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建立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建立领导干部分层分级包保制度,落实“212工作机制”,通过分类指导、标准引领、督查通报等方式,多措并举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落实落细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三是抓实“四个最严”,完善全程全链条监管体系。坚持源头严防,强化食用农产品、粮食、牛羊家禽等源头治理措施。坚持过程严管,严格把控餐饮具集中消毒、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食品生产、农产品入市、农村食品销售、网络订餐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坚持违法严惩,建立行刑衔接“五项制度”,先刑事后行政,持续保持打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高压态势。四是发挥“示范引领”,持续打造创新亮点。打造“儒厨大课堂”、“一码监管”、“济宁智慧餐厨”、“智慧中都”等智慧监管项目,开展监管信息大数据归集和分析应用,强化风险监测和研判。推进信用监管,加强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建设,结合食品安全风险与信用风险,科学划分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加强“三小”日常监管,实施统一规划、集中管理、投入保障等措施,打造小作坊、小餐饮规范提升聚集区,探索“三小”治理新途径。五是推进“社会共治”,提升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将食品安全治理纳入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出台《关于进一步开展“食品药品进网格”工作的指导意见》,分别建立专职和专业网格员队伍,二者协作配合、联勤联动,形成“统一指挥、明确分工、协调有序、信息互通”的联勤联动社会共治工作格局。创新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形式,通过媒体报道、线下宣讲、多渠道刊播公益广告、开设“共创食安城市 同享健康生活”专栏等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及创建工作,提升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和知晓度。

2024年,济宁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强化各项创建措施,稳步提升创建成效,力争高质量完成创建工作。一是攻坚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开展专题讲座、专家辅导、外出学习交流,定期对济宁市创建工作进行模拟测评,强化问题导向,找差距、促提升。突出示范引领项目建设,明确专人跟进,确保各类示范引领项目正常开展。二是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强化标准宣贯引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机制,规范执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强化政策宣贯和分类培训,指导企业完善风险自查制度,凝聚合力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三是强化全程全链条监管。加强源头治理,强化食用农产品、畜禽屠宰管理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加强过程监管,抓实校园食品安全守护、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保健食品“两查两专”等活动,促进治理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攻坚重点难点问题,大力推广智慧监管、信用监管,综合治理“三小”问题,推进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治理、食用农产品信息化监管、责任保险推广应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及社会共治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四是助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食安济宁”品牌建设,加强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推进健康肉供应链建设,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机制。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动食品加工重点项目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大众网记者


2023年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力推动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上做了很多工作,请问在服务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魏延文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2023年,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服务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突出“优服务、强监管、促发展”主线,多措并举护航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截至12月底,经营主体总量达到101.28万家,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筑牢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一是市县两级均建立了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合力。二是制定印发《济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14部门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加大惠企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将工作目标具体化、工作责任明确化。形成“政府主抓、部门协同、市县一体”协同推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工作格局。

二、创新外资企业准入环节的便利举措。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授权,全市外资企业登记管理授权机构10家,数量居全省首位。二是创新开展外资企业“云帮办”“集成办”“区域协同办”“1+N”服务等,推行“二码合一”、香港非自然人投资者简化版公证文书电子化流转改革试点,外商来济投资便利度持续提升。

三、用足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政策供给。一是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全市走访调研个体工商户42.8万余家(次),帮助解决困难问题9600余个,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4643家,数量居全省前列。在全省首批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确定“名优特新”个体工商户326家,工作做法被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督管理》(半月刊)刊发推广。二是开展“政银携手 共助小微”活动。全市向12957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金额103.8亿元,贷款投放完成率居全省前列。三是盘活知识产权融资渠道。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点对点”“面对面”服务,全市知识产权质押登记322件,质押融资额25.5亿元,同比增幅43.2%。

四、打造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监管环境。一是建立跨部门、跨行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获批全省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改革试点10个,数量全省第1。深化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实施信用风险分类差异化监管,打造“失信者处处受限、守信者一路绿灯”的良好信用环境。二是全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落实《免罚轻罚清单》《市场监管领域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创造更加宽容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三是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动态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持续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和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行动。

下一步,将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践行助企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在听企声、解企忧、纾企困上下功夫,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济宁日报记者


刚才周局长提到济宁市质量品牌矩阵逐步成型,请问2023年市市场监管局在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胡国梁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大力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战略,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聚焦“231”先进制造业以及农业、服务业等重点行业领域,提品质、创品牌、促发展,积极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一是提品质,坚持“质量为骨”,强化基础支撑。持续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开展质量、技术、政策“三帮扶”活动;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对重点企业进行“剖麻雀”式的“质量巡诊”,开展质量帮扶“一站式”服务。二是创品牌,坚持“共建为主”,加强宣传培育。开展品牌梯次培育行动,按照“打造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工作思路,积极培育政府质量奖企业、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和优质产品基地,将2750个省级以上品牌纳入市级存量库,实施跟踪服务培育。三是促发展,坚持“保障为基”,赋能制造强市。强化人才支撑,建设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质量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提供全方位的质量服务,推动构建“1+1+N”一站式服务模式落实落地。

2023年,山东天意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第九届省长质量奖,浩珂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第九届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兖州区成功创建2023年度山东省质量强区,并获全省首批“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工作成效突出地方”督查激励。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山东省省长质量奖及提名奖14个,“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23个;济宁市企业拥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809张,获证组织2754家。质量领域对上争取工作成效显著,典型经验做法被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济宁新闻网记者


我们关注到市市场监管局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请问2023年济宁市知识产权工作取得哪些进展?


刘国柱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2023年市市场监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发展、获得新成效。

一是知识产权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立足共治抓管理,逐步健全政府牵动、市县联动、部门协作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对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的管理和保护职能进行整合后,成立市政府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研究推进知识产权工作。9月5日召开济宁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暨市政府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永生在会上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2023年,济宁市成功入选山东省专利标准战略融合试点市(全省2家),任城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区)、山东省首批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邹城市获得山东省“知识产权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

二是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稳步提高。开展“知识产权创新突破年”攻坚行动,不断加大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力度,全省综合考核知识产权指标,连续两年位列第一方阵。截至11月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为7239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为8.68件,同比增长30.7%。截至9月底,全市有效商标注册量为107671件,同比增长10.3%。地理标志产品9个,有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30件、居全省首位。2023年获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24件,数量居全省首位。新认定14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获中国专利奖3项。争取2023年省级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资金1499.6万元,资金总额居全省第二,获市政府办公室通报表扬。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强化。全省知识产权保护绩效考核济宁市连续三年优秀档次。联合公安、海关等部门,深入开展“铁拳”“雷霆”“昆仑”“龙腾”等专项行动,强化知名企业保护。以企业、园区和协会为载体,建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9个;启用“互联网+”数字监管平台,实施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在线智能监测项目,实现“线上线下”和“以网管网”同步监管。

四是知识产权运营效益显著提升。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入园惠企”活动,今年以来,共完成知识产权质押项目322个,质押融资金额25.5亿元、同比增长43.2%。聚焦先进制造业“231”产业集群,实施专利导航工程,“一对一”辅导434家产业链骨干企业,助企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水平。全市专利开放许可声明数量289件,达成数量40件,惠及中小企业390家;完成专利产品备案312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五是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深入推进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实现商标受理登记、专利权质押“一窗通办”。对接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搭建专利预审“快速通道”,共有620余件发明专利授权时间压缩至3个月以内。搭建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平台注册量2760户,访问量10万余次。健全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机制,设立济宁市驻美国、俄罗斯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2家,提供信息发布、风险预警、海外布局及纠纷应对指导等服务,2023年指导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成功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来源 | 济宁发布编辑丨市局新闻宣传科

往期回顾


PAST REVIEW


喜报!济宁市10家经营主体获评首批山东省诚信计量示范单位

关于公布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投诉举报方式的公告

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李霞来济宁调研药物警戒工作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